涠洲社会实践考察系列活动之二: 下足功夫 全力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程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综合办
责编: 罗秋梅
发布时间:2022-12-02
浏览量:1109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落实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涠洲岛组织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思政课专题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
11月27日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姜献生教授以《“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考》为题,就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进行了现场专题培训,为我校思政课下一步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夜间专题培训
教师们勤做笔记、认真聆听
11月29日上午,教师们围桌而坐,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思政课教学研讨活动。各教研室主任或代表提出了本课程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做法,其他教师则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发言。在热烈的研讨中,大家深刻挖掘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程的结合点,进一步拓宽了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通过此次专题活动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在思政课中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融什么?怎么融?”等问题,旨在引导教师们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切实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
最后,摘取部分教师精彩研讨内容共享之:
杨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一论断超越了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大众民主和精英民主的争论,将民主的实效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认为可以将其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第五章中的资产阶级民主做一个比较,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同感。
雷冬梅:我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的同时,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融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认识的相关论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具体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凸显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区别,突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韦邕青:在《思想道德与法治》中“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一目中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并未展开介绍,在教学中需要用相关理论和史实拓展教学内容。可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理想信念内涵及其重要性”教学中,通过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坚守理想”的动人故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坚如磐石,从未动摇的故事,从而讲明白理想信念为何是精神之“钙”。(黎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