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苏丹教授莅临我校讲座《理性与浪漫的交织——意大利设计历史与未来》

来源:综合办 责编: 吴慧霞 发布时间:2018-06-04 浏览量:624

 

 

苏丹 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著名设计师,设计评论家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长
环境建设艺术咨询研究所所长

 

2018年6月3日9:00于我校西校区伦理楼107,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设计师、设计评论家、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长、环境建设艺术咨询研究所所长苏丹带来一场题为《理性与浪漫的交织——意大利设计历史与未来》的精彩讲座,广大师生现场聆听讲座。

 


讲座开始,苏丹教授以意大利历史切入主题,向我们展示意大利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让我们了解到意大利人对设计的感悟,将意大利文化渗透到设计之中,让我们深深感到震撼,也颇受启发。苏丹教授为大家讲述了“意大利设计”为什么被世界上许多设计师所追捧,并提出“意大利设计”在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接着苏丹教授将意大利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相比较,得出文化对艺术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使得在场师生对于意大利的设计、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苏丹教授通过三个方面来为大家详细讲述设计与意大利之间的融合与转型。
第一,所谓的优良设计一般有两个原则。其一是在功能上,用科学理性的方式表达对人类真实需求的理解,关注的并不是产品的本身,而是产品给人们所需要的用户体验。其二是在形式上,由于设计师的创新精神与理念而设计出的产品。
第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和科学融合的辩证思考。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长在一个理想的人性反对神性,人权反对神权,宣扬自由和个性的土壤,无论作为爱好科学的艺术家还是对科学有独特见解的科学家,他们都深知艺术与科学两种思维方式的融合。
第三,17世纪到19世纪意大利设计的转型时代。小规模作坊是高水准的根源,17世纪意大利显然是巴洛克艺术的发源地,然而他的工艺却未得到充分的发展,但转型又为他提供了机遇,正是这种“父子相传”、“师徒相授”推动了意大利这种小型化的生产规模和手工制作的特点。这也是为什么意大利艺术得到了转型的重要原因。

 


苏丹教授指出意大利艺术走向近代步伐即巴洛克和洛可可时代,小规模的手工作坊即高水准产品的根源,这是一个形式战胜理性的时代。在工业出现的同时,意大利并没有让工业把手工作坊全部替代,而是大量的保留以实用艺术为主的生产方式。意大利的设计是将本身的功能性和设计结合起来。

 


讲座的尾声,苏丹教授通过图片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史天舒、苗苒等活跃在意大利和世界舞台上的华人设计师。苏丹教授将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做对比,从而希望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与设计中汲取西方艺术的长处和意大利关于设计的前卫、包容的思想,力争做到让世界也追捧的“中国设计”。


摄影:曹佩茹、付建勋
文字:龙士颖、卞红群
校对:张 晨
综合编辑:学院新闻中心